果醬機器人的誕生
自從第一代果醬機器人問世後,陸陸續續已經衍生出數款不同的設計。果醬機器人最早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對機器人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台平價,適合入門學習的機器人套件可選擇。每一代開發出來的果醬機器人,也都是依循著這兩個主題來展開。
為什麼叫果醬機器人?
果醬機器人這個名字是由英文翻譯過來。他最早是由九號空間的James和Alec一同開發出來的機器人,搭配了兩個人名字的縮寫後就成了: JAM (James and Alec Made) Robot。JAM翻譯成中文就是“果醬”。這個名字和最初設計出來的機器人外型和動作搭配起來,竟然毫無違和感.於是“果醬“就成了機器人的名字。
果醬機器人總共有幾代?每一代之間差異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果醬機器人一共開發了四代,他們之間的差異整理在下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名稱的連結進去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完整規格。
|
| 名稱 | 伺服馬達數量 | 機構特色 | 外殼結構 |
第一代 | 4 | 機構連桿設計,用到較少馬達,卻仍然可以做到順利移動的目的 | 3D列印 | ||
第二代 | 果醬二號 JAM II | 5 | 參考Zowi馬達機構配製方法來讓機器人產生移動.多增加一顆伺服馬達來控制頭部移動,讓機器人執行更多的動作,以達成更多的任務 | 3D列印 | |
第三代 | 4 | 以Zowi為架構。改用雷切木板為結構外殼.選用市場上較普及的機構設計目的希望大家更夠更容易取得學習資源。 | 雷切 | ||
第四代 | 焦糖果醬咬一口 Caramel JAM:bit | 4 | Micro:bit非常普及,不過較少機器人的套件,可以用來學習。團隊因此針對這個需求,以焦糖果醬為原型,開發出焦糖果醬咬一口機器人 | 雷切 |